10月10日,华住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季琦新书《心生之境》全网发售。今年恰逢华住二十周年,这本书既是一段关于人生与宇宙的思考,也是一场企业成长的回望。

《心生之境》,季琦 著,果麦文化、万卷出版公司2025年10月版
“我创业好几次,侥幸成功,并非因为我是天才,而是因为我不断迭代、排除、求证。成功是深度思考的结果……我不是那种站在山脚,就能看到远方的人。我属于一步步爬上一座山峰,可以让我看得更远、更清晰,从而迈向下一个高峰的人。每一次的攀登,就是我迭代、进阶的过程。”季琦在书中如此写道。在《心生之境》中,季琦以“心”为始,将自己对宇宙和人生的哲思,化作商业实践的“境”,将心灵探求、人生阅历和创业实践交织成文,以简洁而富有力度的文字,将“由心至境”的理念娓娓道来:从内在的求真、至善、尽美,到外在的管理、产品与服务,华住的发展轨迹正是这套理念的落地。
《心生之境》不仅是记录了一家企业的成长,也折射出季琦与世界的深度对话。在开篇自序中,季琦提到,“本书开篇长文,是我对自己这些年所学所思的小结,我将之视为自己完整的‘心’。与之相比,其他记录工作和生活的短文,则是心在不同时空化出的‘境’。”
书中,他回顾了自己的求索之路——少年钟爱科学与数学,青年醉心西方哲学、东方思想与佛学,长年探寻万物的本质与生命的来处与归宿。季琦在书中写道,“世界只有两样东西:理念与现象。理念是真实的存在,现象是微弱的影子。”在他看来,“心”是理念,是本源;“境”是现象,是外在的呈现。心与境并非割裂,而是彼此映照。唯有守住本心,才能塑造外在世界的秩序。
这种哲学贯穿他的商业实践。在过去二十年里,季琦始终坚持“求真、至善、尽美”的价值观,让企业既保持创业初期的进取,又历练出“龙马精神”的大气与坚韧。管理、产品、品牌皆是“境”,而这背后真正的起点是“心”:用最小的力气做最好的动作,回归真实,删繁就简,让企业在复杂环境中持续生长。

《心生之境》不仅是一部“心法”,还折射整个中国商业世界过去二十年的进程。自21世纪初,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互联网与移动科技的崛起、消费模式的迭代,让企业和职场人都经历了从粗放成长到数字化、品质化、品牌化的连续挑战。产业的加速洗牌让企业经历骤然起落,也让无数人面对“如何在不确定中持续成长”的难题。季琦在书中写道:“在一个边界模糊、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应变力非常重要。”面对行业不可避免的熵增趋势,华住的成长路径恰恰印证了他“境由心生”的哲学:一家企业的外在格局,也是创始人内在思考的延伸。

比如在管理上,季琦将哲学转化为可操作的工具。他主张企业管理之道要以共同价值观为指引,充分利用已有的技术手段和工具,调动社群到与企业目标一致的方向上,激发一线的积极性和活力,以实现商业机构的价值创造,并跟所有价值创造者分享价值。
“少即是多”的理念也贯穿在华住的产品与品牌体系中。从汉庭、全季到高端系列,从东方审美到包豪斯设计,华住始终删除冗余、强化核心体验:简洁的空间设计、精准的技术应用,指向的都是用户最真实的需求。
这种极简与高效,使华住在行业波动中保持稳健上升——从火车站旁边的一家汉庭,成长为全球第四大酒店集团,拥有超过1.2万家门店和近2.9亿会员。
记者注意到,这本书整体以本真的白与象征华住的蓝为基调,借水的意象构建叙事:镜面涟漪映照环境与自我,中央双圆镂空引导视线沉入内页的蓝色,如同一滴水落入静海,层层扩散又归于宁静。它象征从外部世界的观照,到反观自性的沉潜,再到洞彻心源的通达——与全书“从内心出发,再回到内心”的哲思相呼应,让阅读这本书成为一次由外而内的认知旅程。(记者 路艳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