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多为报亲恩
游客在泰国曼谷卧佛寺游览
文/杨舟
编辑/胡艳芬
身在泰国,总会看到大大小小的各个寺庙和穿着橘黄色僧袍的和尚,长期以来佛教已深深浸入到泰国的文化传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泰国的上座部佛教目前只接受男性出家,久而久之,在汉语、英语乃至泰语的社交媒体上,都出现了“泰国男人必须有一段时间出家吗?”的讨论。
概而言之,男性出家在泰国被视为一种善举,是为父母和家人积功德之事,而不是一种义务,但社会文化通常会驱使男性选择短期出家。近年来,僧人特别是高僧的不道德行为被频频曝光,使泰国佛教如今面临着严重的“信仰危机”,不过,尚不明确这是否会造成更多男性不再选择短期出家。
出家也讲条件
佛教自诞生起,主要分成三大体系: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上座部佛教)。泰国大部分民众信奉上座部佛教。三大体系虽然在具体的修习方法上有所不同,但佛教各体系、宗派均非常重视出家,且对出家设有门槛,从来不是所有男性都可以出家的。
根据泰国佛教大学摩诃朱拉隆功大学一篇题为《大城时期的出家》的论文,在泰国大城王朝(1351-1767年)时期,僧侣众多,但也有规定:“双性人”、弑父弑母者、奴隶、被逮捕者等均不可出家。
到了现代,综合泰国媒体的报道,出家依然设置了条件,逃犯、逃避公务、因严重罪行被判入狱、有传染病、残疾、双性人、跨性别者等禁止出家。且只有20岁以上男性才能出家为僧。
虽然存在一定门槛,但在现代已无阶层之别,贫富贵贱均可出家,且在社会文化的驱使下,不少20岁至25岁的泰国男性选择短期出家,长的可达数月,短的仅1日。泰国僧侣管理机构近年来则试图将“短期出家”规范化。
2018年,负责泰国国家僧侣管理的僧迦委员会宣布,出家7天太短,不足以学习佛法,拟规定“短期出家”应为15日或30日,随后形成决议通知全泰各寺。泰国政府设立的佛教办公室据此在2022年还推出“短期出家15日和30日”手册,其中还包含了出家期间的课程表。
两名僧人走出泰国曼谷云石寺准备去化缘
出家的核心是为父母尽孝
在中国大众的观念里,出家是为了“普度众生”。但在泰国,出家的核心意义是为父母和家人做功德,这一点体现了汉传佛教和上座部佛教的差异。
用泰语搜索“出家的意义”,反馈的信息大都是报父母之恩。尽管出家并非义务,但儿子出家,父母的“功德”会大量增加,成为佛门亲属,逝后可入天堂。因此,儿子出家成为了“孝子”的选择。每当有男子选择出家,都会举行较为隆重的仪式,父母亲友出席,僧人为出家者剃度。
此外,在泰民族主义者的叙事中,出家还多了一层爱国的含义。许多泰国民众认为,佛教与泰国社会相伴相生,是民族和国家的宝藏,因此出家也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尽一个泰国人的义务。
要为社会垂范的泰国王室男性均会选择出家。1956年,当时在位的普密蓬国王在近30岁时出家15日,泰王一袭僧袍的形象被泰国民众深深铭记。现在的哇集拉隆功国王也在1978年身为王储出家15日。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泰国上座部佛教分为更注重传统和仪式的大宗派和更注重佛教经书学习的法宗派,由于法宗派对佛法的学习更为严格,大部分“短期出家”都是在大宗派寺庙进行。
(作者单位:中国环球广播电视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