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生成合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提供了便利,但也产生了生成合成技术滥用、虚假信息传播扩散加剧等问题。
9月1日起,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将打上“电子水印”,重点解决“哪些是人工智能生成的”“谁生成的”“从哪里生成的”等问题。
具体怎么加?
服务提供者应当对文本、音频、图片、视频、虚拟场景等生成合成内容添加显式标识。以文字、声音、图形等方式呈现并可以被用户明显感知到。在提供生成合成内容下载、复制、导出等功能时,应当确保文件中含有满足要求的显式标识。
在记录文件来源、属性、用途等信息内容的文件元数据中还应当添加隐式标识,包含属性信息、服务提供者名称或者编码、内容编号等制作要素信息。
不仅如此,提供网络信息内容传播服务的服务提供者也应当采取技术措施,规范传播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恶意删除、篡改、伪造、隐匿标识。
推动由生成到传播各环节全流程安全管理。
从源头阻断不良内容传播,打造可信赖的人工智能技术。
(视频画面均由AI生成)
资料来源:新华社、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策划、设计制作:安雪晴
【纠错】 【责任编辑:李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