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长,我评上一级‘神枪手’了!”不久前,我们旅“神枪手”考核评定结果公布,下士江月林兴冲冲跑到我面前,激动地向我报告这个喜讯。看着他神采飞扬的样子,我眼前不禁浮现出一年前那个在树荫下垂头丧气的上等兵。
那是一次野外驻训期间举行的狙击专业考核。在决定胜负的500米距离上,江月林射出的子弹擦着靶子边缘飞过,成绩被判无效。考核结束后,我找到独自坐在训练场角落的他。“刚才是怎么回事?风速计算对了吗?”我问道。江月林低着头,声音里满是懊悔:“没来得及细算,我觉得差不多,没想到……”
“差不多?”这3个字像一根针,瞬间刺痛了我的神经。因为,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自己,也是一名被“差不多”耽误的狙击手。
刚入伍时,凭借首次实弹射击就打出满环成绩,我入选了狙击班。这让我产生了错觉,以为靠着所谓的“天赋”就能在岗位上立足。训练中,我开始满足于“过得去就行”,比武得了第四名,竟安慰自己“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一次实兵对抗训练,我在汇报目标距离时,由于时间紧迫,心里想的是“差不多”,嘴上却给出肯定的答案。结果,弹道发生偏差,让整个狙击小组功亏一篑。事后,连长严肃地对我说:“战场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差不多’里永远练不出战斗力!”这句话如同当头一棒,顿时把我打醒了。
从那以后,我像换了一个人。烈日下、大雨中、黑夜里,只要参加训练,我就高标准要求自己,把每一个技术细节都努力练到极致。
后来,陆军举办狙击比武,连续52小时、11个课目的连贯作业,将我的体能逼到极限:筋疲力尽、双腿抽筋、眼冒金星……每当想要放弃时,那次因“差不多”导致的失败经历就会闯入我的脑海。我咬牙提醒自己,这一次,决不能有任何侥幸和懈怠,必须坚持到底。最终,我取得了第三名的好成绩,登上领奖台。
我把这段刻骨铭心的经历,讲给江月林听。沉默许久后,他眼中的迷茫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坚毅和果敢。
第二天,江月林主动找到我,要求结成训练对子。从此,训练场上多了一个跟自己死磕的兵——练据枪,他趴在地上一动不动,眼睛死死盯着准星,枪管上的弹壳,从1枚加到3枚;判风速,他对着风速仪一遍遍背记不同风向角的弹道偏差表,直到“一口清、一算准”。同时,他开始加练体能,强化心理素质,整个人由内而外透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
短短一年,江月林成长为连队公认的狙击能手。在最近这次条件严苛的“神枪手”考核评定中,他凭借过硬的实力和稳定的发挥,将一级“神枪手”的殊荣收入囊中。
战场不会同情“差不多先生”,胜利永远眷顾能打胜仗的兵。庆幸的是,我没有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那一幕,在战友身上重演。